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甘肃省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成果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康建芳 敏玉芳
  • 联系电话:0931-4967597
  • 电子邮件:kangjf@lzb.ac.cn
  • 传真号码:0931-4967598
  •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科技成果
取得的成绩
更新时间:2015-12-11  |  点击次数:730次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学冻土学特殊学科点。批准号11J093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为冰川学冻土学以及延伸的综合集成研究,并培养了懂专业、懂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特别建立了数据、模型、计算的e-Science研究和空间建模环境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建立了冰川、多年冻土、泥石流、滑坡、极地冰川监测等规范和南极野外操作手册,形成了特殊环境与灾害观测研究网络的相关技术指导体系。建立了54GB覆盖高寒环境的各类监测数据资源,形成了国内唯一以特殊环境、特殊灾害为对象的数据管理、应用和服务平台体系。

3)寒旱区资源环境数据平台。整合中国高寒、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资源环境、冰川冻土、高原大气、沙漠与沙漠化、水土资源等研究及工程建设、社会经济建设规划等中涉及的特色基础科学数据,是寒区旱区资源环境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源。平台建成字库24个,总数据量:353,040MB,年增长为70GB

4)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批准号90502010,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以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西部计划”)重点项目的形式立项,旨在收集和整理“西部计划”各项目执行期间产出数据集,为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地表表层科学研究服务。

5)中科院超级计算兰州分中心建设。批准号20O920F11,中国科学院项目,负责中科院超级计算兰州分中心的建设,为西北地区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2008.4启动.

6)冰雪冻土环境本底专题数据库。批准号29O920D01,中国科学院重大专项子项目。收集我国冰雪、多年冻土各类调查和监测资料以及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冰川、冻土数据观测与管理规范。并对数据进行了抽取、加工、集成、融合等,形成了规范、系统、具有一定时间尺度和空间覆盖范围的数据集。2008.8启动。

7)支持黑河流域生态-水文模型集成的e-Science环境。批准号29O920C61,中国科学院。负责建设以e-Science环境为框架的黑河流域模型研究平台,为科研信息化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建立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的实时传输、自动入库、格式转换的技术,建立了在线基于WEB的数据分析、模型应用、数据同化的技术。2008年启动。

8)基于建模框架的生态-水文模型构建与参数模拟。2011国家基金委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通过收集流域生态-水文研究模型、参数、方法,建立包含数据库、参数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等的集成建模框架,实现利用已有模型的模块化分解与基于物理过程模块流的重构来建立新模型,改进模型。实现模型的管理、应用、分解、耦合和集成,数据-模型-计算的紧密结合。

9)冰川物质平衡自动化观测传感网络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研制超声波雪高度、冰川厚度,同位素冰川雪厚度、雪/冰密度的观测仪器。同时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组建冰面物质平衡观测网络,实现数据由观测节点汇聚到网关节点并传输到远程数据中心,实现基于WEB的在线分析与可视化。2011.11启动。

10)中科院数据存储与备份分析环境建设与服务。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作为项目总承担单位于20089月启动实施,62家研究所共同参加了建设。项目重点组织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科学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应用环境的运行与服务等任务。形成共享数据量达148TB51个数据库。建成了数据资源中心存储总容量6.42PB,拥有300个专用数据处理节点,总带宽达到4Gb/s

11)高寒环境联合监测研究领域云。2013年中科院领域应用云项目。针对高寒区环境监测与研究共性需求,为其他台站联合研究提供示范技术,建立高寒环境虚拟联合观测系统,高寒环境数据资源与分析系统,高寒环境模型研究虚拟模型资源系统,高寒环境研究虚拟高性能计算支持系统,高寒环境研究虚拟可视化分析系统,形成高寒区环境联合监测研究领域云,推动高寒区冰川、冻土、沙漠、大气、水文、生态、气候等针对性研究的跨学科、跨部门联合研究的虚拟研究社区建立,推动云环境下高寒区点--所一体化监测网络环境形成,以及高寒区多要素虚拟联合同步观测网络的组建,基于云环境虚拟整合不同野外台站“数据站”、和所“数据中心”,形成高寒数据存储和应用环境,实现高寒环境监测数据观测点到站、到所的自动传输与可持续的数据积累和保存,通过数据分析环境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规范,尽可能的获取时间序列相对完整、空间范围覆盖较大,稳定的、实时的、完整的、高质量的联合监测数据;通过高寒模型研究资源的虚拟集成,现有超级计算资源的虚拟整合,增强我院高寒领域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地学领域综合研究的关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

12)取得的专利如下:沙尘水平通量测量器、风沙流动态监测仪、全方位沙粒蠕移风速风向动态采集仪、超声波土壤风蚀采集仪、土壤-植物系统气体交换连续测定采集仪、风速风向数据自动采集仪、风洞土壤风蚀沙粒跃移积沙仪、张力计式浅层地下水位动态装置、野外用全方位沙粒跃移梯度测量仪、一种气筒式土壤剖面气体采集器、沙地水分动态采集仪、封闭冰雪钻孔取气气囊。

13)从各所级中心中遴选了133台,总价值14286万元的通用型仪器设备纳入区域中心共享共用仪器设备,其中院内外共享为112台。区域中心中各所级中心按照院里的统一要求,部署了共享网络管理平台,推广中科院仪器设备智能刷卡系统,实行大型仪器设备预约使用,推进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

14)科技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2013年启动,重点在于整合已有的70多个机构的数据资源,形成针对科学研究的共享共用数据资源和应用支持环境。

    (15)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的“数据资源中心及其关键技术”研究.2012年启动。重点在于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为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以及密集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上一篇:获奖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首页 |  中心概况  |  科技成果  |  研发方向  |  开放基金  |  运行状态  |  发展规划  |  服务案例  |  联合单位